“宋代砚山制砚作坊遗址文物展”在桂林博物馆开展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25年4月11日,“砚国明珠——上饶市博物馆藏宋代砚山制砚作坊遗址文物展”在桂林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上饶市博物馆与婺源博物馆珍藏的宋代砚山制砚作坊遗址出土文物100余件,全方位展现了宋代砚台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房雅器之旅。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发源地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砚山(又名龙尾山),原名龙尾砚,因婺源历史上曾归歙州管辖,故龙尾砚又称歙砚、婺源砚。歙砚始于唐,显于南唐,盛于宋。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苏轼、黄庭坚和蔡襄等众多名家不惜笔墨对歙砚赋诗赞誉。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凝聚着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宋代是中国砚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砚山制砚作坊遗址作为宋代砚台制作的重要见证,出土的文物不仅工艺精湛,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此次展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宋代制砚工艺、文人雅趣和社会风貌的窗口,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在展览开幕式上,桂林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机关党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曾小林,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上饶市博物馆馆长江进民分别致辞。随后,桂林博物馆与上饶市博物馆交换了战略合作协议文本,今后双方将在文物展览、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开幕式现场,歙砚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锦华先生,中国著名砚雕艺术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方派山水砚文化创始人、歙砚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方炎保,上饶市博物馆馆长江进民分别向桂林博物馆捐赠了宋代砚台复制品。
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谢华杰宣布展览开幕。婺源博物馆副馆长王浩,桂林博物馆馆长唐春松以及副馆长韦卫能、洪德善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吴锦华、方炎保两位歙砚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在展厅进行了砚台雕刻技艺展示,精湛的工艺令观众赞叹不已。随后,江进民馆长围绕砚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举办了专题学术报告会,深入探讨宋代制砚工艺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10日,欢迎广大观众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