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遗韵——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陈列(基本陈列)
字体大小:大中小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美观适用,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梅瓶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享有盛名。
桂林靖江王陵区出土的各类明代梅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世所罕见,倍受瞩目,被誉为“梅瓶之乡,桂林一绝”。桂林博物馆珍藏有各类明代梅瓶三百余件,这在当世是绝无仅有的。其中有些器物更是精美绝伦,世所仅存。其艺术水平、文化意义、学术价值极高,这是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古代梅瓶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桂林博物馆所藏明代梅瓶的烧造时代贯穿明代早、中、晚各时期;造型富于变化,釉色绚丽多彩,大致可分为十二类器型,十五种釉色;纹饰亦丰富纷呈,可分为龙纹、凤纹、龙凤纹、花鸟鱼禽纹、人物纹等五大类三十种纹样。
这批梅瓶堪称中国陶瓷百花苑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球唯一的明代梅瓶专题陈列,它将从历史、艺术、美学等视角,反映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掠影,展现华夏古代陶瓷文化迷人的风采,揭示桂林这座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深邃、博大的内涵,对促进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列主题将分为“梅瓶的来源”“ 梅瓶的概说”“ 梅瓶的釉色”“ 梅瓶的造型”“ 梅瓶的纹饰”五个单元依次展开,向参观者多方位地展示明代梅瓶的艺术魅力。
明万历青花“大明万历年制”款四爱图梅瓶
第一单元 梅瓶的来源
靖江王国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首批分封的十个王国之一,从洪武三年册封,到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亡国,存世二百八十余年,传十一世孙,十四王。第一任靖江王朱守谦囚死京城,葬于南京,第十三、十四任靖江王朱亨嘉、朱亨歅因战乱,死后下落不明。其余十一任靖江王及其官属宗室死后均葬于桂林东郊尧山一带,形成了以尧山为中心的规模巨大的王陵区,方圆逾百平方公里,素有“岭南第一陵”之称。目前,该墓区内仍保存有完好的大小墓葬三百余座。桂林博物馆所藏各类梅瓶绝大部分出自市东郊明代靖江王陵区。此外,尚有大量出自该墓区的梅瓶流散于国内民间甚至海外。
明代靖江王府示意模型
第二单元 梅瓶的概说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等多重用途的器物,始见于唐代,宋代已很流行,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大量烧造而日趋风行。其各个时期的造型虽有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梅瓶一词出现,不晚于清康熙时代。民国初年以来,始见对其得名梅瓶的解说:一是源自民国时期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即其瓶口仅能插细瘦的梅枝; 二是认为多用以盛“梅酝”酒而得名。而前一种说法更为人们所接受。
青花双龙戏珠纹高胫带盖梅瓶,1983年5月温裕王朱履焘夫妇合葬墓出土,口略宽,直颈,笠形盖,圆钮。丰肩圆腹,高胫缩腰,下足部略外撇,圈足。盖面及胫部绘青花蕉叶纹,颈部绘青花卷草纹,肩部为线描如意云肩,腹部纹饰为双龙戏珠图。
第三单元 梅瓶的釉色
梅瓶自创烧以来,作为一种传统的瓶式,各时期均有多个窑口烧造出釉色丰富的器物。明代梅瓶的品种釉色十分丰富,有二十多种,桂林博物馆则藏有釉陶及素陶、黑釉、白釉、哥釉、哥釉青花、哥釉堆粉赭彩、哥釉青花堆粉赭彩、哥釉五彩、蓝釉白花、酱釉白花、孔雀蓝黑花、珐华彩、黄釉、绿釉、青花等十五个品种,展现了梅瓶的釉彩之美。
堆雕“福寿长生”款青黄釉陶梅瓶,小唇口,短颈,丰肩,鼓腹,束腰,胫至足外撇,平底,肩有堆塑“福寿长生”四字
第四单元 梅瓶的造型
梅瓶的型式虽不离小口、短颈、丰肩、圆腹,但在具体的造型上富于变化。根据其口颈、腰腹部的变化特点,大致可将明代梅瓶分为美人肩异形梅瓶、厚胎唇口梅瓶、宽口粗胫梅瓶、梯形口梅瓶、小直口梅瓶、大口粗颈梅瓶、长颈梅瓶、斜直腹梅瓶、鼓腹异形梅瓶、敛腰梅瓶、细腰梅瓶、鸡腿形梅瓶等十二种型式。
梅瓶各部位示意图
第五单元 梅瓶的纹饰
明代青花梅瓶的装饰多为四层以上的横带式布局,内容丰富。腹部的主题纹饰题材广泛,异彩纷呈,可分为龙纹、凤纹、龙凤纹、花鸟鱼禽纹、人物纹等五大类三十种纹样。其造型极富变化,情趣盎然。这些图案,有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有取材于历史典故,也有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或简约写意,或工笔细描,构图严谨,笔法精妙。不少图案包涵健康向上的生活哲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行龙纹是主纹饰绘双龙行走戏珠纹样。此图中两条猛龙各自几乎首尾相接,与普通行龙纹区别较大。龙的爪数也与其它瓶不一样,明代龙纹梅瓶中大多绘三、四爪,此瓶龙趾为五爪,实不多见。到目前为止,此种首尾相接造型的青花梅瓶行龙纹图案仅此一件。
青花岁寒三友仙人故事图带盖大梅瓶
色调青翠明丽,釉面略透灰白。瓶盖厚实,盖沿卷边呈倒扣荷叶状,宝珠尖圆钮,整体似一笠形。唇口,长颈溜肩,腹部浑圆粗大,下腹渐收,由胫至足部略外扬,沙底,足底略上敛。整器图案共八层,盖钮饰旋形青花花朵纹,盖面绘青花折枝莲花、牡丹、杂宝纹。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图案为五组如意云肩纹,云肩内绘飞凤穿云图,云肩外插绘青花缠枝莲、牡丹纹。肩部上端尚有一圈青花连贯如意纹。如意内绘壬字云纹和飞凤穿云图案。腹下部环绘一圈青花缠枝菊花纹。胫部绘青花海马凌空踏波图。腹部主题图案绘“岁寒三友”仙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