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博云课堂【(2024)第002期】 非遗里的年味儿

时间:2024.02.11信息来源:宣教部浏览次数:515

字体大小:

龙,自古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以龙为祖,唯龙是尊。作为神话传说中虚构的神异动物,龙体长威严,上天入水,兴云降雨,以神秘、刚健、智慧、尊贵的形象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吉祥通天的化身。“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龙的形象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如同黄河与长江,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更是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拥有着神奇山水、千年历史、多彩民族风情的桂林,热衷于在山水间寻找灵感,创新技艺,用各种方式塑造和描绘龙的形象,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每逢重大节日,桂林会举办各种与龙相关的活动,游龙船、赛龙舟、舞龙狮......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展现桂林儿女的风采,也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山水与龙文化相互交织,赋予这片土地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春之际,请随我走进桂林博物馆云课堂,领悟桂林的龙文化传承之美,感受它的力量!


第二课   这样的板凳龙你见过吗?

“龙”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图腾象征

中国人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每逢喜庆节日

很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传统

草龙、虾子龙、布龙

还有南北狮子

对桂林老百姓来说

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娱乐

更是一种节庆习俗

舞龙的那么多,你们见过《板凳龙》吗?

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用板凳,怎么玩?

难道和高跷龙舞一样

踩在板凳上?

不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桂林临桂区两江镇就有这样一种特殊的传统舞龙活动——板凳龙。

板凳龙,因其以长条板凳为基础,在板凳上扎龙而得名。它从民间习俗演变而来,将游戏、体育、舞蹈融为一体的舞龙形式,并将桂北地区桂剧和彩调两种戏剧的音乐及舞蹈元素融入其中,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当地民众称为“耍板凳龙”或“调龙”。

微信图片_20240211194019.png

桂林博物馆藏板凳龙

【板凳龙的有趣传说】

两江板凳龙,起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据说,是清代两江镇的才女“麻婆子”为迎接出嫁的姐姐正月回门而设计的儿童游戏。她把在书中看过的东海龙宫迎接公主回宫的故事作蓝本,决定用农村当时最时髦的“龙舞”来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但在农村扎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而且比较麻烦。麻婆子灵机一动,决定用农村家家都有的长条四脚板凳来做龙身,然后用稻草在板凳一端扎龙头,另一端扎龙尾,还邀上邻家的孩童用纸糊了虾子、鲤鱼、螃蟹等做成灯笼,游动在板凳龙的身边护驾。就这样,一种最简单、粗犷的农村舞蹈,在姐妹的欢聚中开锣登场了。

【板凳龙的活态传承】

民国时期,彩调艺人谢济舟将四脚凳改为三脚凳,更便于翻滚舞动和表演头顶板凳龙的特技,还巧妙地把彩调的身段、扇花、锣鼓等融入到板凳龙当中,并在高潮部分加入了桂剧的鼓点。这样一来,板凳龙立即化平凡为精彩,不仅场面赏心悦目,而且把发源于民间的亲

情游戏升华为桂林彩调的开场戏,登上了艺术表演的舞台。

板凳龙以其淳朴粗犷的草根气息与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受民众喜爱,让平时看惯了严肃、气派以“祈福降雨”为主题的舞龙、舞狮的村民们眼前一亮。其轻快、充满童趣的舞蹈表现形式,不仅表达了浓厚的姐妹亲情和孩童的天真快乐,还寓意吉祥如意。从此以后,每逢正月初二,两江镇就有数十条板凳龙在街头狂舞,虾兵蟹将更是不计其数,场面甚为热闹。2008年,临桂板凳龙入选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