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博物馆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效果突出
字体大小:大中小
桂林博物馆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收藏者,始终以保护、传承本地特色文化为宗旨。库房面积1687平方米,现有藏品3万余件,珍贵文物4千余件,可分书画、陶瓷、金属、玉石器、钱币、竹木器等14门类,按藏品材质及来源特征分12库进行分类管理。建馆以来,桂林博物馆高度重视藏品的保存、保护、修复及其相关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管理、保护工作。
1、《桂林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一期)》
2016年以来,开展对珍贵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改造和完善,形成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馆藏珍贵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
书画库温湿度的实时监测
2、完善文物保护设施
自迁入新馆以来,桂林博物馆对藏品保护、修复场所的改造日趋完善,对藏品开展科学分析、检测和保护、修复等工作,逐渐完善相关设备、设施。
纤维测试仪
3、开展文物保护项目
(1)具备古字画修复资质
桂林博物馆于2014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具备书法绘画、古籍善本、碑帖拓本、文件、宣传品、档案文书等6种文物藏品的修复资质。
(2)与国家博物馆联合开展明清书画修复项目
2014年,桂林博物馆将46组(84件)珍贵书画文物委托国家博物馆修复,2015年、2016年相继完成验收工作。
书画修复进行中
(3)与南京博物院联合开展明清瓷器修复项目
2015年,桂林博物馆委托南京博物院对馆藏的28件明清瓷器进行修复,2018年完成验收工作。
2018年对修复瓷器进行验收
(4)开展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
2019年以来,桂林博物馆结合现有数字化资源,对珍贵文物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建模,最大限度满足文物保护与研究的需要。
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文物三维数据采集
撰稿:黄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