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蒙曼游桂博:展品背后的故事(一)
11月8日,著名学者蒙曼教授走进桂林博物馆,在跨越千年的文物长廊中驻足凝望。从先秦青铜器的神秘纹饰到宋代瓷碗的温润釉光,她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展品背后深藏的“大一统”叙事——一段关于文明交融、边疆治理与文化认同的岭南史诗。●蛇戏蛙纹铜尊:青铜器中的文明对话在恭城秧家村出土的春秋青铜器群中,一件蛇戏蛙纹铜尊引起了蒙曼教授的特别关注。它与同出的鼎、罍、卣等33件青铜器共同见证着一段重要的文化交融史。尊体纹饰极具张力,双蛇盘曲昂首,青蛙悬贴其间,跨越地域的纹饰组合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越文化,是先秦桂林地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生动体现,蒙曼教授由此引申出湘桂走廊“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的重要历史地理意象。“西北有高楼”象征着中原成熟的礼乐文明,而“东南通绝域”正指向湘桂走廊这条连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孔道。这条走廊是文明交融的桥梁:中原的礼制文明沿此南下,与本地信仰创造性融合,诞生了独具魅力的瓯骆文明;百越文化也通过这条通道,主动吸纳中原礼乐精髓。它证明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前,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已然展开,为后世政治上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相思埭:运河里的南北诗篇站在唐代相思埭...
查看详情
-
爱国音乐家——张曙
1938年12月24日中午,桂林城内防空警响彻云霄,市民们开始四处躲避。而在城内文昌胡同的一间房内,一位青年却正在伏案疾书,不闻耳边的警报声。这位青年名叫张曙,7天前带着女儿一起来到桂林。 张曙(1908——1938),安徽歙县人,著名音乐家,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争期间,张曙与冼星海等...
12/14
2021
-
千家寺红军标语
千家寺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千家寺村,原为千家寺村宗祀祠堂,建于清末民初,后改为学校。1934年12月,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行军至老山界脚下,为翻越老山界作准备。期间,红军以标语及宣传漫画等形式,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等实际行动,帮助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后的群众为保卫胜利果实...
12/02
2021
-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位于灵川县定江镇,作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大本营和新四军驻桂通讯处所在地。由于路莫村地处城郊,远离遍布国民党军警特宪的城内闹市区,相对安全。同时,该村毗邻湘桂铁路和桂(林)全(州)公路,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人员转移、物资运输。 转...
11/30
2021



